湖北:宣恩农机化助推产业扶贫

作者:宣恩县农机化办公室   本站发布时间:2019年07月22日

宣恩是山区农业县、国家级重点贫困县,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是对宣恩地貌的形象写照,800米以上的山地占70%以上。全县国土面积2737平方公里,辖5镇4乡、279个村、5个城市社区,总人口35.8万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.8万户8.7万人。

近年来,宣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,产业发展按照“政府引导、市场主体、农民参与、自主发展、以奖代补”原则,大力发展“茶、果畜、烟、药、菜”六大特色产业。2018年全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发展到83.8万亩,贫困户人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.67亩,实现了贫困户人均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亩以上或有1项致富门路的目标。在宣恩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上,需要农业机械作为先进农业技术的物化成果和实施载体,需要有与之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新机具新技术,需要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,宣恩农机化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,为全县脱贫攻坚、强农富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一是农机化助推特色产业发展,提升产业扶贫功能。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,加强农机农艺融合,全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63%,基本实现了茶叶栽培、采摘、加工全程机械化。2018年结合推进宣恩县“湖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”建设,全县发展茶叶面积23.7万亩,实现产量1.7万吨、产值9.5亿元;发展水果面积20.5万亩,实现产量12.9万吨、产值3.2亿元;发展蔬菜面积17.6万亩,实现产量13.9万吨、产值1.1亿元;发展烟叶种植面积5.3万亩,中药材种植面积16.7万亩,“恩施·硒土豆”种植面积15万亩。结合推进全县全域绿色化生产建设,建成伍家台贡茶全域绿色化示范乡镇2个,建成伍家台贡茶全域绿色化示范村15个、贡水白柚全域绿色化示范村3个、蔬菜全域绿色化示范村2个,建成全州首个智能温室大棚及示范基地10亩。“一乡一业”“一村一品”的特色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,特色产业发展已成为宣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。

二是农机化助推市场主体培育,提升行业扶贫功能。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引进推广力度,全县农机具达到16.3万台,农机固定总资产2.65亿元,农机总动力32.2万千瓦。全县农机户4500户,其中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760户,农机作业总收入近1亿元。目前全县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,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,县级规模以上龙头企业40家;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23家,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39家、家庭农场284家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,结对帮扶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,增加贫困户当年经济收入,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建立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机制,全县99家企业、3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帮扶279个村发展特色种养业,与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上形成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,实现了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对全县所有村的全覆盖。积极完善落实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,以良好的资源、优惠的政策、和谐的环境吸引一批资金实力、科技实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兴业,履行社会扶贫责任。

三是农机化助推品牌农业建设,提升增收扶贫功能。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,农机装备水平得到不断提升,尤其提升了农产品加工装备水平,从而促进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。农机化作业承担了全县农村劳动总量的40%以上。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发展基础、有较强经营能力、有较大市场潜力、有做大做强目标的中小企业,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途径,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新建清洁化、标准化生产线。全县建成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40条、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3条,完成茶叶企业电气化改造15家。结合培育和开发绿色、有机、富硒农产品,着力推进茶叶、水果两大产业链发展和提档升级。推广实用技术和高效模式,节本和提质增收,创办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技术示范样板9个5万亩。注重结合培育农业精品品牌,全县拥有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.68万亩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.23万亩。5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贸易权,21家企业获得QS认证,15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,5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,5家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。“伍家台贡茶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,全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4个,湖北著名商标8件,湖北名牌产品6个,有机认证产品17个。伍家台贡茶、贡水白柚、宣恩贡米入选农业部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》。相继成功创建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”“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”“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”“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”“中国名茶之乡”“全国重点产茶县”“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”“国际魅力茶乡”等,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”创建试点单位。拓展农机化功能增收,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明显,扶贫成效明显,农机化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、农民持续增收、农村繁荣进步,2018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4.5%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.5%的目标。

目前宣恩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:一是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。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,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外出务工,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、妇女、儿童,对农机化新技术接收能力有限,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。基层农机队伍工作条件差且手段落后,知识更新力度不够,专业技术人员缺乏。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。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而实力弱,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。三是农机装备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。现有的低档次机具多、高性能机具少,单一功能机具多、多功能机具少,一些先进适用、安全环保、节能高效的农机具尚没有广泛普及。尚需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,出台符合农民意愿的新政策,对新型实用农机具提高单机补贴额度,地方财政给予累加补贴。

在下步工作中,应高度关注薄弱环节,认真研究、探索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着力解决突出问题。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,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现代农业发展,努力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农机推广新潜力,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上开辟农机应用新途径,在促进农民脱贫增收、乡村振兴实施上获得新成效。


新闻来源地址: